小妹300联系电话-附近约一泡50元,51茶楼最新版本,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搜索 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 专题聚焦 > 专题聚焦-文章

安徽淮北:“五链”驱动 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4-01-08 来源:“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 作者:邹晨光 李成阳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徽省淮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健全“机制链”。积极构建常态化交流、沟通、协作机制,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淮北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淮北市实施方案》,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统筹协调?;够シ媒涣?,淮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党政代表团赴合肥、徐州等地考察,带队参加在浙江省丽水市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与沪苏浙先发地市领导深入开展交流,学先进、补短板、促发展。同时,精准对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将涉及淮北市22个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库,争取2023年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8000万元。

拓展“产业链”。紧紧抓住长三角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求同沪苏浙关联产业和重大企业的合作。紧盯长三角地区,重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绿色食品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百亿级中清新能源、得壹锂电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相继落地。1至11月,签约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66个,协议总投资456.9亿元;开工项目49个,协议总投资326.6亿元。11月积极组织申报2024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淮北市共报送5个项目,总投资75.7亿元。

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

提升“创新链”。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动加强与沪苏浙科技交流合作,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长三角联合技术攻关,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安徽(淮北)陶铝新材料研究院,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跻身全省重点建设的“一室一中心”之列,10项成果入驻安徽创新馆。与中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及“鲲鹏计划”校地合作成果转化专项合作协议,与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安徽科技大市场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淮北分中心、分市场。截至11月,淮北市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2600余万元。

淮宿蚌城际铁路箱梁预制忙。

延伸“互通链”。将交通作为融入长三角的先行条件和重要支撑,加强与沪苏浙的交通规划对接,加快构建内通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铁路网络,淮宿蚌、淮阜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淮北—商丘(永城北)高铁联络线、徐淮宿市域(郊)铁路工程(徐州轻轨S4号线)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与徐州市签订“淮徐欧”中亚班列合作协议,推动两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协同发展。加快公路网络化发展,S101徐淮快速通道全线建成通车,徐淮阜高速公路项目淮北段加快建设,永城—淮北—徐州观音机场高速公路等加快前期工作,徐淮城际公交9月份开通运营。

优化“服务链”。强化要素、资源统筹,着力共建长三角区域标准统一、要素流动、资源共享的开放融合大市场。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市本级及一县三区均设立长三角“一网通办”综合窗口,开设“一网通办”线上专栏,实现长三角41个城市、125个事项异地通办。深化教育资源合作,积极引进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华东师大淮北港利实验学校、江苏师范大学相山实验学校在淮招生,着力打造最具规模和有影响的品牌学校。强化医疗资源合作共享,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皖北康复医院分别深化与上海东方肝胆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肺科医院的合作关系,共建医联体18个,专科联盟11个,揭牌名医工作站2家。推进智慧医保建设,3800余家医疗机构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实现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沪苏浙地级市。

责任编辑:李  悦

执行编辑:柏  尧